| 橫掃德國、義大利、台灣等地設計獎項,何理互動以創新的裝置藝術驚艷國內外,如今更嘗試運用市場回饋,將藝術轉化為長效收益資產。
曾否在辦公大樓的公共空間中,駐足欣賞過一件藝術品?又或是在展覽中被充滿創意的裝置吸引?或許你未曾注意過背後設計團隊,但他們的作品有肯定在你的視線裡浮現過,他們是何理互動。
圖/ 何理互動
包括Always劉德華世界巡回演唱會中導入具專利的升降燈具系統,能利用程式語言在高空中排列出不同圖案;又或是以偏光片作為主要材質打造出異質性的牆面與空間,獲得X-Site第七屆首獎的《膜》,以及與CoolerMaster共同在酷瑪總部打造的《風盛》,甚至是以台灣高山杜鵑花為靈感的《扉花:生命》也在2024柏林藝術週大放異彩,這些作品皆出自何理互動團隊之手。
「我們與許多企業單位合作,創作許多有趣且充滿創意的作品,也吸引不少知名媒體的主動報導,」何理互動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葉彥伯表示。他指出,無論是在美學、材料研究、資訊工程還是藝術表現方面,這些都是團隊的強項。團隊致力於在藝術創作與科技之間尋找平衡,以裝置藝術結合動力技術展現各種創新可能性。
圖/ 何理互動
然而,葉彥伯坦承,為了探索新媒材和突破新技術,團隊的創作往往是高度客製化且獨一無二。在每次創作初期,團隊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成本進行材料開發。雖然這種方式能激發創意並展現技術,創造出令人驚喜的作品,但在營運層面上,高度客製化的做法卻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此外,較長的開發周期也對專案的毛利表現造成了影響。因此,團隊必須面對轉型的挑戰,以尋找一種能夠兼顧創新與效率的新商業模式,確保公司的長期穩健發展。
葉彥伯說這確實是團隊自2011年起成立至今一直都存在的挑戰,即便過去有許多客戶願意給予資源讓團隊嘗試各種創意發想,但公司獲利模式想要有所不同,勢必得突破眼前瓶頸。「我們從一件在德國藝廊賣出的作品中找到轉型契機,」葉彥伯說他們將作品模組化,保留部分創意卻也可以被拆分販售,以半客製化的形式在藝廊登場,初試啼聲就有了不錯的迴響,也讓葉彥伯再次思考跨出舒適圈的可能性。
將創意模組化創造新商業模式,為未來的營收模式鋪路
帶著尋找下一個潛在商業模式的熱情,葉彥伯加入了文策院的加速器,期望獲取不同的靈感與刺激。他提到,對他而言,文化創業加速器是一個能幫助他深入了解如何將創意與商業結合的場域,同時對於已經創業逾十數年的創業夥伴來說,也是一處可以協助彼此梳理商業模型與再次對焦營運目標的地方。
圖/ 何理互動
文化創業家速器的業師群回顧團隊在德國藝廊銷售作品的經驗後,對這項發展提出了更多面向的思考。除了鼓勵團隊在強調每個創作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時,要更有意識的趣策略性思考如何在其中融入可重複使用的技術與元素,這將是模組化的關鍵。另外,業師群也從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指出,團隊的各種專案作品都僅走了一半的路程。儘管團隊投入大量開發成本來創造令人驚喜的作品,深獲合作客戶滿意,也榮獲國際設計獎項肯定,但後續卻未能運用這些回響對行銷活動進行深入規劃,使得其潛力未能完全發揮,顯得相當可惜。
這一點促使葉彥伯與團隊開始認真考慮將作品集合售票展出的構想,藉此延長作品生命週期、提升營收,同時通過展覽收集參與者反饋和數據,進行作品的改良或延伸創作,延續商業價值。葉彥伯表示,憑藉在加速器中汲取的養分,團隊得以開展跨域思維、突破既有框架,明年更將攜作品前進威尼斯雙年展「現學現賣」,創造更多商業模式和營收可能。
或許對葉彥伯來說何理互動的下一步仍在摸索,但有著文策院加速器業師們與各種課程學習的幫助,對於找出團隊全新的商業模式、跳脫過往的舒適圈,將不再是難事了。
>>> 創辦團隊現身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