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上映的國片中,只有少數幾部實現盈利。為了確保電影產業和投資人的心血能獲得正向回報,樂久國際決定以前測服務為產業帶來積極影響力。
看完一部電影後,許多人可能未能抓住其中笑點或敘事邏輯。如果商品開發需要市場調查,電影是否也能在上映前進行「前測」,以更貼近觀眾的期待,創造更好的票房口碑?帶著這樣的想法,樂久國際影視創辦人張凱翔投入產業,不只是希望解決提升票收入、判斷市場潛力、化解創作衝突與突破劇本瓶頸等電影產業的四大痛點,「更想留住投資人的信心,為產業持續帶來資金活水,活絡產業發展,」張凱翔說。
張凱翔進一步指出,僅需投入電影製作預算的1-3%,便可針對劇本和電影進行多次前測,而所創造的票房收益將遠超這些支出。樂久國際透過精準的受試者配比,聚焦於獨立藝術電影、大眾商業口味及雅俗共賞等類型,讓專業測試者針對文本內容提供具體修正建議,幫助劇組在電影上映前進行必要調整,確保作品符合市場期待,打造出既具藝術價值又具市場吸引力的電影,並提升投資回收的可能性。
圖/ 樂久國際影視
他舉例提到,曾經有一部已完成電檢的作品即將上映,劇組原本預估票房可能不到千萬。然而,在樂久國際的測試服務協助下,產出了一份根據受試者的建議和專業評估的修正建議報告,涵蓋了剪接和敘事脈絡的調整,使其更符合市場觀眾的口味。「最終該片的票房超過1600萬,」張凱翔表示,這一結果與最初的預測相比,顯示出顯著的提升,無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
「正因為政府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張凱翔指出,「如果能透過前置測試等機制,使政府對電影產業的資源投入獲得更好的回報,這不僅能提升產業整體效益,還將對其他潛在投資人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參與文策院的加速器計劃,樂久國際有著雙重期待:一方面可獲得專業業師的建議,另一方面也能收集文策院的見解,這將有助於進一步強化產品的運營和市場競爭力。
精算專案成本與支出,制定合理收費機制打造穩定營運的獲利模式
「文策院的業師們對於這項服務感到非常期待,」張凱翔表示。「同時,他們也相當關注我的定價策略和獲利模式,因為一個好的服務必須具備相應的收費標準才能確保長期經營。」他強調,雖然自己帶著希望提升產業的理念進入市場,但業師們建議樂久國際應回歸市場機制,仔細計算團隊的營運成本及每個專案的費用,並進一步分析專案的毛利率和市場容量。這樣的全方位檢視能幫助擬定合理的收費機制與標準,從而確保公司的永續經營,並實現對電影產業的持續支持。
圖/ 樂久國際影視
此外,張凱翔也期待能在Demo Day上與更多的投資人分享這個解決方案,同時鏈結到更多電影產業的主創團隊與電影監製等關鍵角色,讓更多人了解樂久國際的服務與實際能創造的價值。
張凱翔分享,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預計將有超過50部國片上映。他想像如果其中的40部作品能根據受測者的修正和調整建議進行優化,平均每部可能增加約500萬的票房,整體本土電影市場的產值或將提升約2億新台幣。透過這樣的推論,張凱翔相信,運用前測機制不僅能增強電影的市場競爭力,還能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他期待自己未來不僅是一位提供解決方案的創業家,還能成為開發電影和投資電影的一員,以實際行動與電影產業的所有人共榮共好。
>>> 創辦團隊現身說法 <<<